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艾前进 常静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16
  • 访问量:47

【概要描述】挽荆山楚韵奔涌,携汉水秦风浩荡。扼守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要道的湖北襄阳老河口市,是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这座位于汉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城市,既有“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的昔日繁华,也有五月鲜花落汉江的抗战悲壮。新中国建立后,老河口市发展迅猛,在省内首批撤县设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省计划单列市”和“全省十强县市”,是“全国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帜”。  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认为,辉煌的历史已经过去,老河口的振兴要先振“心”。他俩团结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带领全市50多万人民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把湖北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襄阳市“一极两中心”战略,结合老河口的追赶超越,提出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一城两心”(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汉江经济带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建设目标。  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地方区位、资源、自然条件认识,科学定位滨水精致城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心”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充分释放改革活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化职能,建设现代林业,以全民建设湖北省森林城市为突破口,把住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高规格推进绿化行动,高标准建设汉江屏障,高要求管护自然资源,使先天林业资源缺乏的老河口市,靠人工造林使林地保有量上升到33.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22%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3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0.83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33.5万立方米;依托“六大工程”扩绿提质,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修复城区生态变得宜居宜业,治理市郊生态拓展发展骨架,改善村镇生态留下绿美乡愁,使老河口形成了“宜林尽林、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万壑鸟鸣”的绿色生态格局;把牢襄阳市域副中心打造这颗“定盘星”,推进林业产业融合,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咬定青山培育新主体,使生态旅游成为老河口市的金招牌。  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镌刻着时代高质量发展恢弘蓝图,老河口“一城两心”的绿色成就,受到湖北林业的格外垂青。曾在这里举办全省国土绿化现场会的基础上,加大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帮扶力度,刘新池局长赞誉“老河口市国土绿化有视角冲击力、有心灵震撼力、有学习借鉴说服力”。  上篇全民创森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  拥有1043平方公里版图的老河口是个好地方,深居中华腹地,是东西南北中的交界之地,中部水乡,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建设美丽幸福富足的老河口,是老河口人民不懈的追求和瑰丽的梦想。创建森林城市既有绿化空间限制,又有先天资源不足等现实困难,他们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入列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找准自已的定位,在特色中求生存、在精致中求亮点、在差异中求发展。林业资源管理部门深化学习老河口市委十届五次会议“一城两心”的建设决策,突出“精致”二字,以产城融合、绿色智能为主题,拓展森林城市建设思路和视野,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插入图片老河口市委书记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森林生态建设。常静摄   “山水森林城,汉江经济带,明珠老河口”。市委、市政府支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主动作为,多次专题研究林业生态建设,纵深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绿满老河口行动”、“精准灭荒”,作为实施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重大惠民工程,向全市人民发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动员令。基层务林人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作为“金钥匙”,积极履行生态建设主力军职责,把保护好汉江生态屏障作为最大责任,把建设生态美丽家园作为履职使命,把盘活资源兴办产业林业作为爱民追求,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实现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高规格推进创森行动  一条河的过往,一座城的变迁。森林城市创建使“一城两心”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建设,让古老壮丽的老河口变的更加兴盛精彩,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美丽之地,正在世人面前展现。  2019年3月12日的清晨,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以及陈晓斌、刘桥梁、王岩、黄光强、施海潮、林国梁、程勇、张华、闫小平、杭永涛、丁黎黎、何斌、刘国强、何靖、贺尊、吴新宇等“四大家”领导,带领党政军民300多人开进酂阳,在王甫洲植树点植树,拉开了新一年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全民创建森林城市大幕。插入图片老河口市委书记张学林(右二)陪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右一)调研林业产业 艾前进摄  栾树装点,女贞扮景,香樟添绿,5500多棵新植大苗,复绿造林面积150多亩,犹如绿美汉江王甫洲上崛起一颗新“绿心”。张学林书记、王燮耀市长和植树的干部群众站在这片绿洲上隔江东望,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城区山掩水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乡愁”。  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化美化的说到做到。老河口市动员全民创森,绝不仅仅是在过去的规划上对城市空间“锦上添花”,而是将其与“一城两心”战略一致,围绕林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化“五城同创”,建设绿美精致的新型老河口。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主动协调,联合农业、住建、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密切合作,谋划新篇、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对已经形成的创森成果,对照“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要求提质提升。  全民创森,突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楔和绿心保护与建设,并以绿廊串联起城市公共绿地和外围生态绿地,构筑融“山、水、城”于一体的精致新城景区图景。近两年来,市主要领导主持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视察建设成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协调、指挥各委办局精诚合作,优化方案,解决难题,有序推进。各镇和社区成立相应的高规格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到位、专班到位、措施到位。全市创森提质不再是多栽几棵树的绿量提升,而是精致城市建设的观念改变,实现精明增长,提高传统生产要素效率,围绕精致和绿色做好增量空间的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扩张;树立精品文化,挖掘彰显本地传统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以绿色为底色,文明为内核,在绿色和精致中体现城市之魂;打造精美生态,高标准规划建设绿道系、绿地系、绿水系,让绿意在建设中透出来,让城市绿起来;聚焦城市管理,实行精准服务。插入图片老河口市长王燮耀(右二)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要求着力“一城两心”做好生态林业建设 常静摄  过去精彩不等于今天出彩,超越自我才有明天的荣耀。市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的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每年都掀起了一浪浪绿满老河口行动的热潮。这座沿汉江呈带状分布的绿美花园城市,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3万。漫步城区,沿仙人渡、洪山嘴高速路提绿增景,综合服务区成为园林化、景观化的城市“迎客厅”;滨江景观带、光化大道、汉江大道、梨花大道“四季有花,常开常新”;花园路公园、建新路带状游园、童营社区游园、酂阳文化广场公园美景步随景异;机关、庭院、学校、医院、社区空间立体绿化。各乡镇党委政府抓住创森植树的好季节,组织百姓建设绿美家园,干部职工结合精准扶贫的包抓村镇农户,人人进村到位,带动百姓全员植树,累计种植10多万株“致富林”。全社会植绿护绿,老河口城乡涌现出一大批绿化美化精品工程。  高标准建设汉江生态屏障  老河口市的发展与高古邈远的汉江安澜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汉江的天然航运条件和富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昔日媲美汉口的河口繁华。汉江中游生态安全事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事关鄂北岗地的粮食生产安全,唯有保证汉江生态绝对安全稳定,才能永保唐代“诗佛”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老河口山水景致。  视野比智力重要。市委、市政府没有把全民创森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眼前,求新求变,制定出了“一城、两带、三网、四区、十廊”的森林生态屏障布局。老河口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突出林业主体建设责任,“一城”是科学建设山水城洲同步治理的老河口精致城市,“两带”则是沿主城东建设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500米的环城林带,西侧建设一个长约50公里的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三网”是全市一体编织水系、道路、农田林带防护网,建设低山丘陵生态公益林与干果经济林区、岗地农田防护林区、沿河平原水果经济林与速生丰产林区、梨花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四区”,打造十河高速公路、316国道、梨花大道、光化大道、302省道、老石路、李王路、半秦路、洪赵路、引丹总干渠“十廊”干道森林防护屏障,通过3年多的高标准建设,加固了汉江老河口段的生态安全。老河口市天然林仅有1400多公顷,人工林远超10倍多。多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唱响“保护大森林,维护生命线”的主旋律,采取停伐、封育、退耕、造林、改坡、迁移“六管齐下”的生态治理措施,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使辖区汉江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资规局联手镇村,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汉江岸线、重点支流与各型水库的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节点栽植大苗,确保流域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插入图片绿满河谷  实施重点工程,打造生态屏障。近几年来,老河口市把汉江沿岸、引丹干支渠两侧、蒿堰河流域、孟桥川流域、东排子河沿线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坚持不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引丹干支渠全长254公里,连接着全市57座水库和9条河流,全市将其作为汉江生态屏障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动员沿渠线乡镇栽植广玉兰、香樟、银杏等精品苗木。纵观这个绿色屏障工程,68公里主渠两侧的绿地各有15米宽,6条干渠示范段两侧各有50~200米人造林带,黄庄电站至引水隧道入口段、大张楼电站、李岗管理处、渡槽管理处和土地岭等11个节点绿化连片。工程计划绿化面积262万多平方米,栽植树木180多万株,其中景观性乔木近20万株。汉江生态屏障的建设,使老河口成为汉江沿岸河南、湖北、陕西3省84个县市中绿化投入相对最集中、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同等城市之一。  中篇扩绿提质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沉淀后才看得更加清晰。张学林书记有很强的生态文明觉醒意识,他要求全市人民在“一城两心”中建设“绿心”,而且将其放在“汉江绿心,精致河口”内涵定位的前面。在他的执政治理视野里,汉江全长1577公里,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在国家规划的“两区四轴”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格局中,老河口地处“两区”分界线上,位于沿汉江发展轴和沿武西高铁发展轴的“双轴”交汇之地,是汉江流域名副其实的地理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老河口地处丹江大坝下游第一站,自然环境独特,不仅处在汉江的心脏地带,而且对汉江下游城市生态调节起着心脏般的作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后,老河口的地理区位作用愈发明显,老河口在迎来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  修复城镇生态变得宜居宜业  老河口版图面积小、人口少。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围绕“绿心”提升生态品质,着力建设汉江流域精致城市,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求,不求“广大”,但求“精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文化事业繁荣、城市形态秀美、社会均衡协调的滨水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做出了“东工西居、南拓北优、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承载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概要描述】挽荆山楚韵奔涌,携汉水秦风浩荡。扼守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要道的湖北襄阳老河口市,是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这座位于汉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城市,既有“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的昔日繁华,也有五月鲜花落汉江的抗战悲壮。新中国建立后,老河口市发展迅猛,在省内首批撤县设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省计划单列市”和“全省十强县市”,是“全国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帜”。  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认为,辉煌的历史已经过去,老河口的振兴要先振“心”。他俩团结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带领全市50多万人民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把湖北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襄阳市“一极两中心”战略,结合老河口的追赶超越,提出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一城两心”(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汉江经济带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建设目标。  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地方区位、资源、自然条件认识,科学定位滨水精致城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心”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充分释放改革活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化职能,建设现代林业,以全民建设湖北省森林城市为突破口,把住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高规格推进绿化行动,高标准建设汉江屏障,高要求管护自然资源,使先天林业资源缺乏的老河口市,靠人工造林使林地保有量上升到33.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22%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3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0.83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33.5万立方米;依托“六大工程”扩绿提质,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修复城区生态变得宜居宜业,治理市郊生态拓展发展骨架,改善村镇生态留下绿美乡愁,使老河口形成了“宜林尽林、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万壑鸟鸣”的绿色生态格局;把牢襄阳市域副中心打造这颗“定盘星”,推进林业产业融合,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咬定青山培育新主体,使生态旅游成为老河口市的金招牌。  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镌刻着时代高质量发展恢弘蓝图,老河口“一城两心”的绿色成就,受到湖北林业的格外垂青。曾在这里举办全省国土绿化现场会的基础上,加大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帮扶力度,刘新池局长赞誉“老河口市国土绿化有视角冲击力、有心灵震撼力、有学习借鉴说服力”。  上篇全民创森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  拥有1043平方公里版图的老河口是个好地方,深居中华腹地,是东西南北中的交界之地,中部水乡,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建设美丽幸福富足的老河口,是老河口人民不懈的追求和瑰丽的梦想。创建森林城市既有绿化空间限制,又有先天资源不足等现实困难,他们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入列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找准自已的定位,在特色中求生存、在精致中求亮点、在差异中求发展。林业资源管理部门深化学习老河口市委十届五次会议“一城两心”的建设决策,突出“精致”二字,以产城融合、绿色智能为主题,拓展森林城市建设思路和视野,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插入图片老河口市委书记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森林生态建设。常静摄   “山水森林城,汉江经济带,明珠老河口”。市委、市政府支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主动作为,多次专题研究林业生态建设,纵深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绿满老河口行动”、“精准灭荒”,作为实施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重大惠民工程,向全市人民发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动员令。基层务林人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作为“金钥匙”,积极履行生态建设主力军职责,把保护好汉江生态屏障作为最大责任,把建设生态美丽家园作为履职使命,把盘活资源兴办产业林业作为爱民追求,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实现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高规格推进创森行动  一条河的过往,一座城的变迁。森林城市创建使“一城两心”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建设,让古老壮丽的老河口变的更加兴盛精彩,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美丽之地,正在世人面前展现。  2019年3月12日的清晨,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以及陈晓斌、刘桥梁、王岩、黄光强、施海潮、林国梁、程勇、张华、闫小平、杭永涛、丁黎黎、何斌、刘国强、何靖、贺尊、吴新宇等“四大家”领导,带领党政军民300多人开进酂阳,在王甫洲植树点植树,拉开了新一年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全民创建森林城市大幕。插入图片老河口市委书记张学林(右二)陪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右一)调研林业产业 艾前进摄  栾树装点,女贞扮景,香樟添绿,5500多棵新植大苗,复绿造林面积150多亩,犹如绿美汉江王甫洲上崛起一颗新“绿心”。张学林书记、王燮耀市长和植树的干部群众站在这片绿洲上隔江东望,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城区山掩水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乡愁”。  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化美化的说到做到。老河口市动员全民创森,绝不仅仅是在过去的规划上对城市空间“锦上添花”,而是将其与“一城两心”战略一致,围绕林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化“五城同创”,建设绿美精致的新型老河口。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主动协调,联合农业、住建、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密切合作,谋划新篇、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对已经形成的创森成果,对照“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要求提质提升。  全民创森,突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楔和绿心保护与建设,并以绿廊串联起城市公共绿地和外围生态绿地,构筑融“山、水、城”于一体的精致新城景区图景。近两年来,市主要领导主持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视察建设成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协调、指挥各委办局精诚合作,优化方案,解决难题,有序推进。各镇和社区成立相应的高规格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到位、专班到位、措施到位。全市创森提质不再是多栽几棵树的绿量提升,而是精致城市建设的观念改变,实现精明增长,提高传统生产要素效率,围绕精致和绿色做好增量空间的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扩张;树立精品文化,挖掘彰显本地传统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以绿色为底色,文明为内核,在绿色和精致中体现城市之魂;打造精美生态,高标准规划建设绿道系、绿地系、绿水系,让绿意在建设中透出来,让城市绿起来;聚焦城市管理,实行精准服务。插入图片老河口市长王燮耀(右二)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要求着力“一城两心”做好生态林业建设 常静摄  过去精彩不等于今天出彩,超越自我才有明天的荣耀。市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的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每年都掀起了一浪浪绿满老河口行动的热潮。这座沿汉江呈带状分布的绿美花园城市,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3万。漫步城区,沿仙人渡、洪山嘴高速路提绿增景,综合服务区成为园林化、景观化的城市“迎客厅”;滨江景观带、光化大道、汉江大道、梨花大道“四季有花,常开常新”;花园路公园、建新路带状游园、童营社区游园、酂阳文化广场公园美景步随景异;机关、庭院、学校、医院、社区空间立体绿化。各乡镇党委政府抓住创森植树的好季节,组织百姓建设绿美家园,干部职工结合精准扶贫的包抓村镇农户,人人进村到位,带动百姓全员植树,累计种植10多万株“致富林”。全社会植绿护绿,老河口城乡涌现出一大批绿化美化精品工程。  高标准建设汉江生态屏障  老河口市的发展与高古邈远的汉江安澜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汉江的天然航运条件和富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昔日媲美汉口的河口繁华。汉江中游生态安全事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事关鄂北岗地的粮食生产安全,唯有保证汉江生态绝对安全稳定,才能永保唐代“诗佛”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老河口山水景致。  视野比智力重要。市委、市政府没有把全民创森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眼前,求新求变,制定出了“一城、两带、三网、四区、十廊”的森林生态屏障布局。老河口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突出林业主体建设责任,“一城”是科学建设山水城洲同步治理的老河口精致城市,“两带”则是沿主城东建设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500米的环城林带,西侧建设一个长约50公里的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三网”是全市一体编织水系、道路、农田林带防护网,建设低山丘陵生态公益林与干果经济林区、岗地农田防护林区、沿河平原水果经济林与速生丰产林区、梨花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四区”,打造十河高速公路、316国道、梨花大道、光化大道、302省道、老石路、李王路、半秦路、洪赵路、引丹总干渠“十廊”干道森林防护屏障,通过3年多的高标准建设,加固了汉江老河口段的生态安全。老河口市天然林仅有1400多公顷,人工林远超10倍多。多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唱响“保护大森林,维护生命线”的主旋律,采取停伐、封育、退耕、造林、改坡、迁移“六管齐下”的生态治理措施,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使辖区汉江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资规局联手镇村,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汉江岸线、重点支流与各型水库的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节点栽植大苗,确保流域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插入图片绿满河谷  实施重点工程,打造生态屏障。近几年来,老河口市把汉江沿岸、引丹干支渠两侧、蒿堰河流域、孟桥川流域、东排子河沿线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坚持不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引丹干支渠全长254公里,连接着全市57座水库和9条河流,全市将其作为汉江生态屏障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动员沿渠线乡镇栽植广玉兰、香樟、银杏等精品苗木。纵观这个绿色屏障工程,68公里主渠两侧的绿地各有15米宽,6条干渠示范段两侧各有50~200米人造林带,黄庄电站至引水隧道入口段、大张楼电站、李岗管理处、渡槽管理处和土地岭等11个节点绿化连片。工程计划绿化面积262万多平方米,栽植树木180多万株,其中景观性乔木近20万株。汉江生态屏障的建设,使老河口成为汉江沿岸河南、湖北、陕西3省84个县市中绿化投入相对最集中、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同等城市之一。  中篇扩绿提质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沉淀后才看得更加清晰。张学林书记有很强的生态文明觉醒意识,他要求全市人民在“一城两心”中建设“绿心”,而且将其放在“汉江绿心,精致河口”内涵定位的前面。在他的执政治理视野里,汉江全长1577公里,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在国家规划的“两区四轴”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格局中,老河口地处“两区”分界线上,位于沿汉江发展轴和沿武西高铁发展轴的“双轴”交汇之地,是汉江流域名副其实的地理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老河口地处丹江大坝下游第一站,自然环境独特,不仅处在汉江的心脏地带,而且对汉江下游城市生态调节起着心脏般的作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后,老河口的地理区位作用愈发明显,老河口在迎来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  修复城镇生态变得宜居宜业  老河口版图面积小、人口少。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围绕“绿心”提升生态品质,着力建设汉江流域精致城市,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求,不求“广大”,但求“精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文化事业繁荣、城市形态秀美、社会均衡协调的滨水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做出了“东工西居、南拓北优、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承载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艾前进 常静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16
  • 访问量:47
详情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左一)调研老河口通道绿化  常静摄
  挽荆山楚韵奔涌,携汉水秦风浩荡。扼守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要道的湖北襄阳老河口市,是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这座位于汉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城市,既有“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的昔日繁华,也有五月鲜花落汉江的抗战悲壮。新中国建立后,老河口市发展迅猛,在省内首批撤县设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省计划单列市”和“全省十强县市”,是“全国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帜”。
  全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认为,辉煌的历史已经过去,老河口的振兴要先振“心”。他俩团结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带领全市50多万人民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把湖北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襄阳市“一极两中心”战略,结合老河口的追赶超越,提出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的“一城两心”(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汉江经济带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建设目标。
  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地方区位、资源、自然条件认识,科学定位滨水精致城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心”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充分释放改革活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化职能,建设现代林业,以全民建设湖北省森林城市为突破口,把住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高规格推进绿化行动,高标准建设汉江屏障,高要求管护自然资源,使先天林业资源缺乏的老河口市,靠人工造林使林地保有量上升到33.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22%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3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10.83平方米,活立木蓄积量33.5万立方米;依托“六大工程”扩绿提质,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修复城区生态变得宜居宜业,治理市郊生态拓展发展骨架,改善村镇生态留下绿美乡愁,使老河口形成了“宜林尽林、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万壑鸟鸣”的绿色生态格局;把牢襄阳市域副中心打造这颗“定盘星”,推进林业产业融合,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咬定青山培育新主体,使生态旅游成为老河口市的金招牌。
  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镌刻着时代高质量发展恢弘蓝图,老河口“一城两心”的绿色成就,受到湖北林业的格外垂青。曾在这里举办全省国土绿化现场会的基础上,加大省级森林城市的建设帮扶力度,刘新池局长赞誉“老河口市国土绿化有视角冲击力、有心灵震撼力、有学习借鉴说服力”。
上篇 全民创森 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金钥匙”
  拥有1043平方公里版图的老河口是个好地方,深居中华腹地,是东西南北中的交界之地,中部水乡,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建设美丽幸福富足的老河口,是老河口人民不懈的追求和瑰丽的梦想。创建森林城市既有绿化空间限制,又有先天资源不足等现实困难,他们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入列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找准自已的定位,在特色中求生存、在精致中求亮点、在差异中求发展。林业资源管理部门深化学习老河口市委十届五次会议“一城两心”的建设决策,突出“精致”二字,以产城融合、绿色智能为主题,拓展森林城市建设思路和视野,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绿心、襄阳市域副中心。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老河口市委书记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森林生态建设。常静摄
  “山水森林城,汉江经济带,明珠老河口”。市委、市政府支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主动作为,多次专题研究林业生态建设,纵深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绿满老河口行动”、“精准灭荒”,作为实施建设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重大惠民工程,向全市人民发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动员令。基层务林人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作为“金钥匙”,积极履行生态建设主力军职责,把保护好汉江生态屏障作为最大责任,把建设生态美丽家园作为履职使命,把盘活资源兴办产业林业作为爱民追求,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实现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高规格推进创森行动
  一条河的过往,一座城的变迁。森林城市创建使“一城两心”在更高起点上规划建设,让古老壮丽的老河口变的更加兴盛精彩,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宜居的美丽之地,正在世人面前展现。
  2019年3月12日的清晨,市委书记张学林、市长王燮耀以及陈晓斌、刘桥梁、王岩、黄光强、施海潮、林国梁、程勇、张华、闫小平、杭永涛、丁黎黎、何斌、刘国强、何靖、贺尊、吴新宇等“四大家”领导,带领党政军民300多人开进酂阳,在王甫洲植树点植树,拉开了新一年以滨水风情十足精致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全民创建森林城市大幕。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老河口市委书记张学林(右二)陪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封加平(右一)调研林业产业 艾前进摄
  栾树装点,女贞扮景,香樟添绿,5500多棵新植大苗,复绿造林面积150多亩,犹如绿美汉江王甫洲上崛起一颗新“绿心”。张学林书记、王燮耀市长和植树的干部群众站在这片绿洲上隔江东望,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城区山掩水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乡愁”。
  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化美化的说到做到。老河口市动员全民创森,绝不仅仅是在过去的规划上对城市空间“锦上添花”,而是将其与“一城两心”战略一致,围绕林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化“五城同创”,建设绿美精致的新型老河口。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主动协调,联合农业、住建、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密切合作,谋划新篇、深化认识,丰富内涵。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对已经形成的创森成果,对照“打造汉江绿心、建设精致河口”要求提质提升。
  全民创森,突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楔和绿心保护与建设,并以绿廊串联起城市公共绿地和外围生态绿地,构筑融“山、水、城”于一体的精致新城景区图景。近两年来,市主要领导主持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视察建设成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协调、指挥各委办局精诚合作,优化方案,解决难题,有序推进。各镇和社区成立相应的高规格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到位、专班到位、措施到位。全市创森提质不再是多栽几棵树的绿量提升,而是精致城市建设的观念改变,实现精明增长,提高传统生产要素效率,围绕精致和绿色做好增量空间的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扩张;树立精品文化,挖掘彰显本地传统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以绿色为底色,文明为内核,在绿色和精致中体现城市之魂;打造精美生态,高标准规划建设绿道系、绿地系、绿水系,让绿意在建设中透出来,让城市绿起来;聚焦城市管理,实行精准服务。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老河口市长王燮耀(右二)深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要求着力“一城两心”做好生态林业建设 常静摄
  过去精彩不等于今天出彩,超越自我才有明天的荣耀。市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的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每年都掀起了一浪浪绿满老河口行动的热潮。这座沿汉江呈带状分布的绿美花园城市,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3万。漫步城区,沿仙人渡、洪山嘴高速路提绿增景,综合服务区成为园林化、景观化的城市“迎客厅”;滨江景观带、光化大道、汉江大道、梨花大道“四季有花,常开常新”;花园路公园、建新路带状游园、童营社区游园、酂阳文化广场公园美景步随景异;机关、庭院、学校、医院、社区空间立体绿化。各乡镇党委政府抓住创森植树的好季节,组织百姓建设绿美家园,干部职工结合精准扶贫的包抓村镇农户,人人进村到位,带动百姓全员植树,累计种植10多万株“致富林”。全社会植绿护绿,老河口城乡涌现出一大批绿化美化精品工程。
  高标准建设汉江生态屏障
  老河口市的发展与高古邈远的汉江安澜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汉江的天然航运条件和富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昔日媲美汉口的河口繁华。汉江中游生态安全事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事关鄂北岗地的粮食生产安全,唯有保证汉江生态绝对安全稳定,才能永保唐代“诗佛”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老河口山水景致。
  视野比智力重要。市委、市政府没有把全民创森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眼前,求新求变,制定出了“一城、两带、三网、四区、十廊”的森林生态屏障布局。老河口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突出林业主体建设责任,“一城”是科学建设山水城洲同步治理的老河口精致城市,“两带”则是沿主城东建设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500米的环城林带,西侧建设一个长约50公里的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三网”是全市一体编织水系、道路、农田林带防护网,建设低山丘陵生态公益林与干果经济林区、岗地农田防护林区、沿河平原水果经济林与速生丰产林区、梨花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四区”,打造十河高速公路、316国道、梨花大道、光化大道、302省道、老石路、李王路、半秦路、洪赵路、引丹总干渠“十廊”干道森林防护屏障,通过3年多的高标准建设,加固了汉江老河口段的生态安全。老河口市天然林仅有1400多公顷,人工林远超10倍多。多年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唱响“保护大森林,维护生命线”的主旋律,采取停伐、封育、退耕、造林、改坡、迁移“六管齐下”的生态治理措施,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使辖区汉江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资规局联手镇村,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汉江岸线、重点支流与各型水库的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节点栽植大苗,确保流域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绿满河谷
  实施重点工程,打造生态屏障。近几年来,老河口市把汉江沿岸、引丹干支渠两侧、蒿堰河流域、孟桥川流域、东排子河沿线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坚持不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引丹干支渠全长254公里,连接着全市57座水库和9条河流,全市将其作为汉江生态屏障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动员沿渠线乡镇栽植广玉兰、香樟、银杏等精品苗木。纵观这个绿色屏障工程,68公里主渠两侧的绿地各有15米宽,6条干渠示范段两侧各有50~200米人造林带,黄庄电站至引水隧道入口段、大张楼电站、李岗管理处、渡槽管理处和土地岭等11个节点绿化连片。工程计划绿化面积262万多平方米,栽植树木180多万株,其中景观性乔木近20万株。汉江生态屏障的建设,使老河口成为汉江沿岸河南、湖北、陕西3省84个县市中绿化投入相对最集中、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同等城市之一。
中篇 扩绿提质 牵住汉江经济带绿心建设这个“牛鼻子”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沉淀后才看得更加清晰。张学林书记有很强的生态文明觉醒意识,他要求全市人民在“一城两心”中建设“绿心”,而且将其放在“汉江绿心,精致河口”内涵定位的前面。在他的执政治理视野里,汉江全长1577公里,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在国家规划的“两区四轴”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格局中,老河口地处“两区”分界线上,位于沿汉江发展轴和沿武西高铁发展轴的“双轴”交汇之地,是汉江流域名副其实的地理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老河口地处丹江大坝下游第一站,自然环境独特,不仅处在汉江的心脏地带,而且对汉江下游城市生态调节起着心脏般的作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后,老河口的地理区位作用愈发明显,老河口在迎来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
  修复城镇生态变得宜居宜业
  老河口版图面积小、人口少。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围绕“绿心”提升生态品质,着力建设汉江流域精致城市,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求,不求“广大”,但求“精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文化事业繁荣、城市形态秀美、社会均衡协调的滨水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做出了“东工西居、南拓北优、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和生态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汉江之滨老河口,拥有天然亲水优势,全域地势平缓,城市形态秀美。规划扩展后的主城区内留有一些生态环境“硬伤”,有林业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也有绿化提升国土价值能力的老河口自然资源人,主动担当起生态修复重任,引领建设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全市持续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严格执行“土十条”“水十条”“气十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推进土壤、水体、空气治理。着力全城增绿提质,全面推进林荫化改造和公共绿地建设,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拓展绿色空间,增加绿量。
  全市人民对流经老河口城区的汉江岸线进行林业生态修复治理,建成了北起巴黎都市,南至电站路滨江的长达10公里的景观带,给林业修复人增添了一种崇敬生态的神圣感。步入城南新区的廊道公园,纵向长度近2公里,园林绿化主题突出,生态景观面积15万平方米,廊道公园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齐全,休闲人群在各类运动健身区域、人行步道上游园,驻足观看满园绿树、路侧花团、精致盆景。老河口市结合绿满行动对主城区攻坚生态修复,打好精致林城、汉江美景、生态老河口三张牌,大规模改造公园广场,兴建街头街心公共绿地,布局生态停车场,全面提升改造抗战文化广场、滨江亲水桥、秋丰路街心花园、洪城门社区、童营社区公共绿地,实现了居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共绿地活动健身,改造增加生态林荫停车位1200个。拓展绿化空间,提升绿化品质,巩固绿化成果,充分体现“精心、精工、精致”的理念。同时将以林业生态修复运用到城东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科技产业园、城南新区等新城区景观绿化提升中,对新城区新建道路以乔木为背景林,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落叶、开花植物相搭配,新增绿化面积600亩。
  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在城市生态修复的影响下,建成区按照“大绿量、高密度、多节点、多色彩、多功能、有绿就有林、有林就有景”的要求,加大规划建绿、开发带绿、改造扩绿、拆围透绿的工作力度,构建出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加大广场、公园、庭院和社区绿化力度,通过减灌增乔、减草增树,让森林进广场、进公园、进单位、进庭院、进社区。新建各类小型森林公园和景观带,实施减灌增乔、减草增树,增加乔木大苗,形成片林,提高林木覆盖率。政府要求新建小区绿化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中的开发用地绿化率不低于26%。绿化部门调整森林工程规划,提升绿化档次,对主城区的重点商业区域和步行街进行特色生态改造,实施立体绿化工程,突出生态商圈特色,让市民有机会感触林业生态。近3年来,老河口市推进社会增绿,鼓励各部门单位带头推进绿化提质,改造单位小区绿化,相继建成了水岸新城、巴黎都市、世纪一品、江南国际等居住小区,配套绿化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绿线达标。所有企业把厂区绿化作为提高企业形象品位的自觉行动,生态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改善村镇生态留下绿美乡愁
  老河口集城市、农村、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的任务繁重。他们正视森林资源秉赋先天不足的现实,在“绿心”建设上牢固树立绿化惠民理念,持续加大国土绿化力度,系统推进城乡人工造林建设,绿化提升“六大工程”的重点工作和主战场都在农村,为的是让村镇人民充分享受到国土绿化的成果,着力改善村镇乡村公园、通道、水系、庭院生态环境,打造“绿满老河口”的升级版。
  绿色廓道工程和绿色水系工程为村镇生态改善奠基。面对村路争地、田路争地矛盾,他们系统解决道路绿化用地矛盾,新建改建县乡道、国省道按20~50米以上不同标准配套流转绿化用地,推进国省、县乡道路全方位路肩培土,总里程超过370公里,3年培土量超过历史总量,年均达到30万立方米,新增绿化空间5000多亩;按照“一路两沟两边树”标准,界定村路、田路边线356公里,农户门前破砼植绿、见缝插绿80多公里,拓展绿地面积1800多亩,完成通道绿化1290公里,仅老谷高速县内段的17.6公里沿线,通过集中连片造林的方式,绿化面积超过5000亩。绿色水系工程向村镇一线倾斜,围绕百里汉江和小Ⅱ型以上水库库区及渠系,全面建设水源涵养、鸟类栖息、隔离面源污染等多功能林带,相继完成了沿汉江生态修复、马冲水库绿道建设、黑虎山、孟桥川、古城、腾庄等水库库区及泵站绿化造林10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12万多株。
  建设鄂北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老河口成为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老河口按照在襄阳市“率先启动,走在前列”自我鞭策要求,规划“五纵五横”鄂北防护林工程,建成了10条全长280公里,面积4.1万亩的防护林带,林带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2.4个百分点,挡风、防沙、降尘、去霾、经济等生态功效正在逐步显现。打造绿色村庄,促进乡村振兴。老河口市在“绿心”建设农村布局中,按照绿色示范村庄建设标准,建成了张庄“小三园”、李家染房民俗文化、马岗滨水生态、西关奇石、刘营集中营红色历史记忆等亮丽的绿色示范村。仙人渡镇李家染坊村因悠久的布帛印染历史而得名,随着新316国道、仙油路、樱花大道、马冲水库自行车绿色廊道、汪家湾古树、老爷车博物馆乡村绿道建设的串连一体,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深入李家染坊村挖掘历史文化,以黄连片区森林小镇为背景,依托周边马冲水库、霸王坟、古树名木群、森林风光等资源,打造“一区四馆”,营造出以文化染坊、生态染坊、花径染坊特色的绿色生态示范村。
  “建”出速度、“整”出风景、“管”出长效、“创”出特色,227个充满乡土味、烟火味、人情味的绿化村庄,掩映在老河口的人造青山绿水间,其中53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5个襄阳市级绿色示范乡村成为布局精善、环境精美、人文“精神”的“花园式”乡村客厅。
下篇 产业融合 把牢襄阳市域副中心打造这颗“定盘星”
  “推动老河口、谷城组群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是襄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老河口市将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作为“一城两心”的实力之“心”,力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域经济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位居襄阳县(市)前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襄阳市平均水平、高于历史同期水平。逐步补齐生态林业资源“短板”的老河口市,牢牢把住打造襄阳市域副中心这颗“定盘星”,自觉转化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林下经济,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倾力推进生态旅游,林业产业融合城乡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了一二三产业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业产值67.5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839元。
  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链
  多年来,老河口市以人工造林的资源增长,更多注重林业经济属性,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不建经济效益低下的林业产业。围绕襄阳市域副中心建设有力量的林下经济产业链,有目标地引导林业技术进步与林业产业发展交互渗透,使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融合,林农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形成了“合”的动能。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绿满丹渠
  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同样经历过从无序到规范、青涩到成熟、阵痛到蜕变的发展过程。林业资源部门从他们的用心和真心付出中看到希望,持续从科技和资金上给予帮扶,发展成为拥有合作成员500多名,苗木、果品基地5000多亩,带动农户3000多家,服务辐射5个乡镇,集市场销售、果品配送、标准生产、农超对接、林下林上同步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林业经济产业体。这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选育出的黄桃一号、黄桃二号、黄桃三号相继获得省林业认定的种质资源新品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姚凤君说,他们在主导产业上一头连着林农产业和种桃农民,一头连着城乡商贸和市民需求,重视林中、树上、林下资源,立体开发利用谋求最高效益,构建从山林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他说他们的黄桃产品之所以受到全国市场欢迎,既有合作社农民的努力,也有产区生态改善的功劳。姚凤君说的是实情,老河口岗地含钾丰富,昼夜温差大,为优质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老河口营建百里生态丹渠,为桃园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水源灌溉保障,使他们能够养育出一个卖出10元钱的精品黄桃来。荣获“风味皇后奖”的春雨合作社,2019年仅“春雨黄桃”一项的收入就突破了8000万元。
  老河口涉林产业合作社23家,市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高素质林农培训力度,引进林业职院定向招生,鼓励林业科研人员上门服务,破解林下经济的“人、地、钱”难题,使融合发展的林业产业驶上了县域经济快车道。百花山森林公园花卉苗圃基地近3000亩,播种育苗区、良种采穗区、温室大棚繁育区、盆景园区、苗木繁育区功能齐全,育苗品种50多个,年培育各类花卉苗木600多万株,为全市城乡园林绿化提供了5万多株优质乡土苗木和园林绿化树种,成为湖北北部地区极具知名度的花卉苗木、盆景园艺特色市场。
追赶超越:“一城两心”展宏图 ——湖北老河口市建设森林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闻思录
老河口市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建林业原料林基地 常静摄
  生态旅游成为金招牌
  为母亲河汉江尽孝添绿,打造襄阳市域副中心,使老河口的森林生态得以优化,百里生态丹渠景区、梨花湖风景名胜区、洪山嘴桃花浔等景区串连,托举老河口市兴起全域生态游。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曾经的“鄂北岗地”因为丹江大坝的加高和引丹渠的引流,变成“鄂北水乡”。老河口市实施“绿满丹渠”工程,使这片千古岗地不再是“望天收”,沿渠宽幅度的铁皮石楠、海棠、梨、桃、木瓜等花果树木,使单一的山色变的“春看叶、夏赏花、秋摘果、冬观景,一年四季有看头”。当地有头脑的农民用活“一渠碧水、两岸绿道”的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资源,组建旅游公司,举办农家山庄,打活了一张张丹渠生态旅游牌,开火了一家家生态服务店。梨花湖风景名胜区是由千里汉江王甫洲电站截流后形成的,宽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湿地景观,面积332.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2平方公里,梨花湖碧波粼粼,妩媚秀逸,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近几年来,通过绿美提质提升,景区呈现出“艳、雅、秀”的百里花海,绽放出“汉水七夕文化”和“花神文化”,汉水文化游赏带、孟桥川、百花山、洪山嘴“一带三区”,组团开放的结构面积扩展到108平方公里,形成“一江、一岸、一山、一湖、一谷”的生态旅游特色。洪山嘴桃花浔景区纯属当代林农的杰作,是由多家林业合作社连片种植水果而形成的桃花风景区。每年初春时节,沿302省道老河口洪山嘴镇桃花浔段,超过10万亩的桃林景区分为桃花林、桃花坡、桃花湾、桃花溪4部分,景区桃花竞相开放,漫山起伏,五彩斑斓,吸引来了襄阳、谷城、丹江口等地一群又一群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户外骑行的网友们,前来拍照赏景,放松度假,体验农桑。市里在此年年举办梨花节,相继开展汉江奇石展、恐龙展、春雨休闲观光采摘等活动,赋予林业生态休闲观光,产业更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进一步扩大了森林休闲产业生命力和知名度。2019年前九个月,林业生态旅游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1000万元,仅今年梨花节期间,洪山嘴梨桃基地、丹渠沿线、特色绿色示范村车流、人流暴满,观光的游客接踵而至,仅李家染房村高峰时间日停小车超千辆,全市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增收1800万元。
  干在当下,一切正在改变;定型致远,一切都将改变。
  照着“一城两心”这条路走下去,以省级森林城市为落点全民创建汉江流域滨水风情十足的精致城市,以生态林业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城市绿心,以绿色发展夯实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实力之心,老河口既保护了生态林业建设的绿水青山,也赢得了转型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照着“一城两心”这条路走下去,老河口不仅能够尽早实现“汉江绿心,精致河口”的目标,而且打开了更具想象力的生态建设新未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二维码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  鄂ICP备19028123号-1       版权所有: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